2021 年,美國知名節目 “Last Week Tonight” 在一段關注台海關係的橋段中,介紹台灣是一個熱愛吉祥物的國家,但大部分吉祥物多被「用完即拋」,就此塵封在地下室。「一次性」使用吉祥物的現象,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有點尷尬幽默的「特色」。
事實上,吉祥物的價值來自於持續性,當經營者不斷豐富優化吉祥物的個性與內涵,大眾便會在日積月累之下對吉祥物產生熟悉感;而這樣的熟悉感,即是品牌在競爭市場上重要的差異化特色。一個有影響力的吉祥物,絕對是品牌不可取代的重要資產。
圖截自 Last Week Tonight
如何操作出受歡迎的品牌吉祥物
當然,不是每個吉祥物都能夠歷久彌新,被每一代消費者喜愛,究竟該如何創造出有產值、受到大眾青睞的品牌角色?或許可從 M&M’s 與 GEICO 的操作方式看出端倪。
M&M’s
1954年,M&M’s 開始嘗試使用巧克力角色與消費者溝通,隨著時代演進,漸漸演變出七個消費者熟悉的品牌角色。這七個角色各自擁有不同的名字、個性、口頭禪、講話方式,在 M&M’s 的廣告中,巧克力們甚至與真人明星互動,品牌吉祥物搖身一變為廣告明星。明確的人格設定,讓這些角色得以通過時代的考驗,使消費者對他們產生情感記憶。當你前往 M&M’s 旗艦店消費,童年回憶瞬間湧現,彷彿見到陪伴你成長的老朋友。擁有靈魂,讓吉祥物不再只是一個平面圖像,而是有生命力的存在。
圖片來源:M&M’s USA、The Telegraph
GEICO Gecko
美國汽車保險公司 GEICO 於 2002 年創造吉祥物——壁虎蓋可 Gecko,因為公司名稱的英文發音與壁虎非常相似,因此以壁虎作為吉祥物。Gecko 作為品牌代言人,時常出現在廣告中,協助品牌溝通 ”Saving” 的訴求,以「冷笑話、黑色幽默」的溝通語調創造出角色自己的靈魂。Gecko 擁有自己的社群媒體 Facebook、Twitter,但品牌方並未藉此平台進行過多商業宣傳,而是單純展現 Gecko 幽默的個性,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,維持對品牌的好感度。
圖截自 The CEICO Gecko 粉絲專頁
品牌長期經營吉祥物的兩大關鍵
從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發現,角色造型與個性設定決定了吉祥物的吸引力,但企業若想透過吉祥物展現品牌差異化,則外貌與性格的持續精進,是在經營吉祥物過程中所不可忽視的重要關鍵。
1. 與時俱進的角色造型
長久停留在消費者心中的吉祥物,大多會經歷過幾次「進廠維修」,以與新一代的消費者產生共鳴。DDG 曾協助 DermaAngel 護妍天使吉祥物——「小天使」進行外貌上的進化, 2015 年成立時以溫柔可愛的形象主攻 15~25 歲年輕女性市場,五年後因應商業策略,期望從「痘貼專門品牌」晉升為「保養品品牌」。
DDG 在台灣、中國、泰國、印尼等主要市場,與 Z 世代女孩們進行質化訪談與焦點團體,從中發現隨著網路資訊普及,女孩們學習保養與彩妝的速度更快,迫切渴望被認可為真正的「大人」。因此在完成前期品牌策略與溝通調整後,我們著手「小天使」視覺上的升級,加深輪廓線,增強層次對比,賦予她更多生動俏皮的表情,讓視覺溝通更「有感」,呼應 Z 世代積極主動面對成長的特質。
DermaAngel 小天使從溫柔甜美變得更具個性、俏皮感,2015 強調有天使陪伴的互動,2021 後多為女孩與天使獨立出現,或天使比例減少,整體形象相較過去更成熟。
2. 人性化的個性設定
早期許多吉祥物是為吸引小朋友而產生,因此在角色設定上大多是正向、乖巧的「類模範生」個性。但在品牌爭相競逐消費者視線的年代,這樣的個性反而稍嫌平庸無趣,無法為角色創造出獨有的魅力。有生命力、富親切感的角色,多半具有一些人性化的「小缺點」,例如 M&M’s 的 Red 驕傲自信,同時又害怕自己被吃掉的矛盾性格;又或是熊本熊時常惡作劇、搞砸事情,調皮搗蛋的形象深植人心。這些個性上的不完美,都是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角色魅力的重要瞬間。
左:M&M’s 角色在與真人明星互動中展現角色性格。(圖截自 M&M’s 廣告)
右:熊本熊個性鮮明,就像鄰家調皮的小男生。(圖片來源:kumamon 推特)
投入時間深化品牌溝通,創造吉祥物意涵
千禧世代與 Z 世代在均富的環境下長大,小時候就擁有許多公仔、娃娃的他們,面對虛擬角色的延伸產品抱持著開放的消費心態。近年來亦可發現,許多品牌不管是 Line 貼圖、動畫及卡通角色的聯名與衍生產品都相當豐富,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,證明品牌吉祥物如能經營出自己的粉絲群眾,將能為角色帶來獨立的產值。
吉祥物的創造與設計只是開端,能否持續地深化並且永續經營才是重點。
想獲得更多品牌相關訊息?歡迎您點此訂閱DDG電子報